WFU

2021年1月18日 星期一

乳癌化療懶人包—中西醫×營養師×心理師一起打包

作者: 中國附醫乳房外科鄭伃書醫師、皮膚科周宛儀醫師、中國附醫中醫內科李艾玲醫師、中山附醫謝梨君營養師、慈恩心理治療所羅紀萱臨床心理師








提到化療副作用,很多人使用的詞彙是:我要對抗它!我要戰勝它!然而,在我心中,化療副作用不是要去「抵抗、戰鬥」的,因為光是聽這兩個動詞,感覺就要花好大的力氣,這對患者來說,實在太累了。

罹癌與治療,對患者來說,是一件不舒服的事,而它已經發生了。此時此刻,與其講對抗與戰勝,我發現「接受」和「同在」,反而讓人更自在一點。

「接受」它發生了,然後與它「同在」。於是,誰也不用討厭誰、埋怨誰、對抗誰,我們選擇和化療好好在一起,互相陪伴度過這段艱辛時期……讓我們練習:與化療副作用「共處」。




「害怕,是因為不瞭解」,人類對未知產生恐懼,這是很正常的反應。所以你看,航空公司多體貼,在起飛以前讓我們看一段安全宣導影片,告訴乘客未來可能會如何,現在要怎麼動作。

於是,我們知道搭飛機(做化療)會發生什麼事;也瞭解當那些事發生時,自己和別人必須做什麼動作因應;而為了降低這些事發生的機會,我可以配合做些什麼。

當大家都知道那是怎麼一回事,心裡有個準備會安心一點。我不敢講乘客(患者)因此就不會焦慮擔心,但至少不會被未知的恐懼給吞噬,浪費能量在害怕裡掙扎。





這台飛機上(在醫院裡)其實各種資源都有,然而人員不會讀心術,切忌縮在角落、痛在心裡、什麼都不說、怨嘆著都沒有人救我……因為他/她們不知道啊! 

做化療的過程,別委屈自己,讓我們練習表達不舒服與需求,同時記得有三要:「要說、要問、要錢」。為什麼要談「錢」,因為很多副作用其實是有解方的,治療過程中要擁有更好的生活品質,需要動用更舒適的醫材、藥物、和專業服務,而這些目前都要自費。

自費是一種選擇,可以選擇「此時不善待自己,更待何時」,甚至由保險給付而不必自掏腰包;也可以選擇「先了解,把資訊放在心裡」,哪天下定決心想要舒適航程時,我們知道有自費的資源可以幫助身體度過不適。





面對自己,記得:「我要幫助我自己、我也有能力幫助我自己」。在飛機上的生活習慣勢必會改變:舉凡環境布置、飲食調整、情緒抒發,這些無法假手別人,靠的是自己。

我也邀請專業(醫療)人員們給乘客(患者)這樣的重要概念,彼此的關係才不會演變成「依賴」;當彼此的界線明確,人們更有動機透過教育來為自己「賦能」-當患者有能力幫助自己,專業人員才能幫助更多人,包括自己。

是的,在這世界上,有人會幫你的,而你也在幫你自己。當航程還在前進,身心狀態已經在這互相幫忙的過程中「與化療副作用共處」了。





以下我們將會一一介紹乳癌化療過程常見的副作用,以及自己的生活環境調整之道(如果你想知道醫療團隊是怎麼處方因應的,請參閱末尾的延伸閱讀連結);癌症該如何聰明吃;中醫可以扮演那些輔助的角色;以及病友與家屬可以如何調適心情與同理地溝通和陪伴。


化療副作用









1. 少量就好,清淡飲食-
打藥前、打藥時、打藥後一周,都可能有噁心感。這段期間的進食量少少就好,沒關係(因為吃得又脹又撐吐出來更難受);由於味覺會改變,飲食先從清淡起步,沒關係的(額外加料一旦不合口味更催噁心感)。

有注意到這三個字嗎:「沒關係」,什麼都不想吃也沒關係,度過化療後的這一周期間就好了。請不用勉強進食,因為逼迫帶來的壓力,也會催生噁心感。

2. 選擇乾貨,澱粉燕麥-
如果把胃想成是一個空瓶,盡量讓它沉澱,別讓半瓶水搖晃著響叮噹。沒有頭緒吃什麼的話,就先從「乾的食物」選起吧,例如吐司、饅頭、米飯,不想那麼精緻澱粉的話,燕麥是個選擇。

3. 治療前空腹,用餐時少水-
這段期間,胃裡的水分少一點,只會感覺噁心;若是滿載著液體,可能就變成嘔吐了。特別是化療前,可能還沒開始打藥就噁心發作,也是很正常的,我們就空腹(或微微進食)做治療吧。





1. 公共場合,口罩習慣-
尤其是化療那一周,免疫力最低潮了,請為自己營造安全的環境,避開人潮避免出入公共場合;真的不得已需要與人接觸,醫療口罩拿出來,好好遮住口鼻。

2. 餐前廁後,洗手習慣-
嘴巴是病毒細菌侵襲的入口,而摸遍各處的手滿載著病毒細菌,我們的責任是讓手口乾淨。以前忽略的洗手,就用這段期間把習慣養起來吧。

3. 熟食去皮,減少污染-
能吃熟的就不要吃生的,可以去皮的就不要帶皮吃。因為生的易帶菌,帶皮的怕洗不乾淨。然而,不是所有的食物都要燙熟去皮啦(我遇過把小番茄燙了又剝,抱怨料理好辛苦),把握住「洗淨滅菌沒汙染」這個大原則就行。





1. 先看牙醫,軟毛牙刷-
在化療以前,先找牙醫師診視全口齒齦,評估脆弱敏感處有沒有機會先治療。在專業建議下選用軟毛型的牙刷,學著用溫柔而完整的方式清潔口腔。

2. 清涼含冰,柔軟入口-
潰瘍的痛楚,透過冷感觸碰可以緩解,既冰涼又柔軟的食物更能入口,例如豆腐、豆花、布丁、冰淇淋…都很舒服,有時含冰可以換來短暫的舒爽。

3. 各種嘗試,添加調味-
發現吃進去的實際味道,會和腦中記憶裡的味道有落差,因此「一時興起買來,嘗一口就不想碰了」是很正常的。這段期間就不要用過往習慣給自己設限了,加點調味(例如香草、檸檬汁)試試吧。





很多時候,腦中想一輪菜單都沒食慾,旁人分享的一小口卻意外地胃口大開。而且化療會改變本來的口味偏好,本來很怕酸的人,這段期間也許特愛吃酸物喔。

1. 喝水補充,喝水軟化-
雖然腹瀉和便秘,好像是兩個極端(腸子太通與不通),卻有一個共同的解方:喝水。喝水可以補充腹瀉流失的水分,可以軟化糞便使它不那麼乾硬,好解出來。

2. 低渣飲食,如廁輕擦-
這是針對「腹瀉」時的生活調整。把食物細絞、剁碎、打成汁泥,或(暫時)選擇精緻加工品:米麵吐司饅頭豆製品等。這段頻繁跑廁所的日子,用沖洗代替擦拭,用濕紙巾代替衛生紙,溫柔呵護肛門口。

3. 蔬果纖維,運動刺激-
這是針對「便秘」時的生活調整。幫助排便的三要素:水、運動、纖維素。以尿液是否清澈,來評估水有沒有喝足;運動可以刺激腸子蠕動;而纖維素能讓糞便蓬鬆且潤滑。





1. 運動和睡眠,最好的修復-
化療當週是疲憊感最強的時候,睡好睡滿很重要,因為睡眠是我們與生俱來的修復機制;如果有失眠困擾,要讓醫療團隊知道,尋求專業的評估協助。

躺著不動(睡覺)很重要,起身多動「更」重要。原本就有運動習慣的,請繼續維持;原本沒在運動的,此時開始不嫌晚,可以從不受時間地點限制的「快走」做起:一秒走兩步持續二十分鐘……逐漸增加強度、頻率和項目。

2. 情緒抒發,自由書寫-
別人是怎麼看我的,我又是怎麼看自己的?此時對於言語消息格外敏感—請允許自己:可以悲傷、可以生氣,而且要讓情緒有出口可以流動。

專業的傾聽者是抒發對象,透過「書寫」也是個情緒釋放的管道:把感受和念頭「一股腦兒」地寫在(只給自己看的)筆記本上,一旦下筆了就不要停,錯字、無理、粗魯都沒關係,但憑直覺持續地寫……內容沒有好壞對錯,請忠於自己的感覺。寫完了,放下筆,才來重頭讀過,讓情緒被(自己)看見。

3. 正念當下,專注呼吸-
正念的「正」不是正向的意思,而是「正」在:把意念拉回「正在發生」的這個當下。尤其當我們對(無法改變的)過去和(無法掌控的)未來,感到千愁萬緒無能為力時,請安靜下來、閉上眼睛、深呼吸。

放掉腦子紛飛的想法,只要感覺就好:感覺空氣從鼻孔流入,經過咽喉,進入軀幹,感覺腹部微微地隆起……緩慢地重複以上動作。於是能漸漸平靜,感受這個當下「我們活著」。





化療可能造成的皮膚病可以分成三大類:皮膚、指甲、毛髮


在皮膚部份常見有紅疹、疼痛的口腔黏膜炎、色素沉澱、硬皮、光敏感、甚至是痛到會影響生活與走路的手足症候群。

化療的指甲變化部分常見的為單指或是多指的指甲變色、甲溝炎、凹陷橫紋、甲下出血化膿、脫甲症及甲床剝離等。其中以Taxane類藥物的病友最常見(約3成5)。手指甲大約40天、腳指甲大約80天後出現變化。







化療肌膚保養注意事項:


1. 溫和清潔,使用清水或非皂性清潔產品洗澡或洗臉。

2. 洗完澡後馬上使用滋潤度佳、成分單純的保濕產品,不要等水份都蒸發後再擦效果會比較差。一天至少擦兩次保濕產品,如果皮膚比較乾,建議可以先噴一些水再擦保濕產品。

3. 防曬做好很重要,很多化療藥物都具有光敏感性,可以使用物理性的遮蔽方式如撐傘、戴寬緣帽子,如果能有衣物防曬係數(UPF50以上)更佳,或是使用比較溫和的物理性防曬乳。

4. 盡量保持乾爽,待在涼爽的環境,夏天待在冷氣房比較舒適。





最常見的三大誤區:手腳摩擦刺激、用肥皂洗澡、成分複雜的保濕產品


1. 手腳摩擦刺激:若是化療產生手足症候群的病友們,建議急性期需減少手腳的摩擦刺激(如做家事、提重物、做手工藝、打電腦、常碰水和清潔劑、過度走路或運動等),基本上當個貴婦就對了!運動過度會讓腳部皮膚惡化疼痛,建議先做溫和的伸展或較簡單的瑜珈動作即可。如果是喜歡游泳的病友,當有傷口時不宜游泳以免感染,等狀況改善,只剩乾燥脫屑,擦完凡士林保護一層後再游泳,游完泳盡快沖洗乾淨後再擦單純的保濕產品即可。

2. 用肥皂洗澡:皂類產品酸鹼值平均都在9.5以上,拿來洗弱酸性的皮膚,除了會將保護層洗掉之外,還可能會使化療後敏感脆弱的肌膚出現更多問題。

3. 使用成分複雜的保濕:化療肌膚屬於敏感肌,應避免使用含有酒精、香精、較易過敏的防腐劑、精油植萃與去角質的酸類成分(果酸、水楊酸)等產品,以免反而提高過敏的機率。





如果預防化療造成的指甲副作用,可以這麼做:


1. 避免常洗手、碰清潔劑或刺激性物質。如果工作或做家事會碰水,需戴兩層手套(裡面棉質,外面防水),如果只能戴一層手套才能做事,建議戴塑膠手套(聚乙烯PVC)或無粉丁晴手套,不要戴乳膠手套比較容易過敏,如果內層手套濕了要隨時換新。

2. 不要撕指甲旁邊的倒刺,如果小刺翹很高請用乾淨的器械剪掉即可。

3. 在手腳和指甲周圍要勤擦溫和單純夠滋潤的保濕產品,避免倒刺產生。

4. 國外目前有低溫療法,是在化療開始前持續戴冷凍手套和鞋套到結束後,大約90分鐘的時間,原理是冰敷可以降低手腳局部的溫度,使血管收縮,讓化療藥物到達手腳的濃度降低,可以降低大約五成的指甲副作用。如果沒有特製的手套,也可以嘗試一般的冰敷墊。





化療產生的甲溝炎主要是因為藥物影響到指甲生長點快速分裂的細胞,臨床上常見急性近端甲溝炎合併脫甲症(onychomadesis),甚至整個指甲下蓄膿,這時便需使用抗生素治療,有時需拔指甲治療。

如果有肉芽組織增生的時候,醫師可能會使用化學燒灼(如硝酸銀或三氯醋酸),自費眼藥水(如Timolol或Betaxolol),厲害時甚至需要拔除部分指甲和切除肉芽後電燒處理。

若是指甲較捲卡到兩邊造成的遠端甲溝炎可以考慮選擇自費指甲矯正。





化療造成的毛髮副作用:落髮、變捲、顏色改變


在化療造成的毛髮副作用,最常見的就是落髮。大約五成病友認為落髮是在化療過程中最沉痛的副作用;其中更有8%病友因為害怕掉髮而拒絕化療。Paclitaxel與Docetaxel是最常見造成落髮的藥物。

多數病友療程結束後3-6月頭髮會慢慢長回,但可能變捲或顏色改變;少數會有永久性落髮。





建議在化療療前先剪短頭髮,以降低頭皮刺激,並可以避免化療開始後落髮產生的心靈衝擊。

另外也可以搭配使用含有2%minoxidil生髮水,雖然無法抑制落髮,但可以增加頭髮再生速度。





1. 掉髮時建議使用清水或低敏配方洗髮產品溫和清潔,避免過度刺激反而會使掉髮情形惡化。

2. 也可以考慮戴上圍巾、頭巾、假髮或髮帽,搭配妝容修飾,畫上眉毛後整個人也會更有精神!各家醫院癌症資源中心都有假髮租借服務,其他如「癌症希望」或「台灣癌症」也有提供相關租借服務。

3. 在預防落髮部分,其實跟預防指甲副作用一樣,都可以在化療療程進行時使用低溫療法。目前有特殊的自費頭皮冷卻系統在施打化療過程輔助使用,可以使頭皮冷卻(內層為含冷凍液的矽膠帽,外層為隔熱的橡膠帽),溫度降低後血管收縮,進入頭皮的化學藥物相對也會減少,毛囊吸收的藥量下降,可以降低五成掉髮的機率。目前每次療程自費約台幣12000元,部分台灣醫院有引進這個設備。


癌症聰明吃










1. 均衡飲食:不同食物含有不同營養素,均衡攝取才能達到完整的營養素, 六大類食物(全榖雜糧類、豆魚蛋肉類、蔬菜類、水果類,乳品類及堅果與種子類)應均衡攝取,但因個人體型及活動量不同,可依個人需要增減攝取量。另掌握天然、新鮮、當季、衛生等原則。

2. 足夠蛋白質:免疫系統是由白血球及抗體所構成,需要蛋白質構成抗體,增強人體的抵抗力,腫瘤病友容易因代謝及荷爾蒙上的改變使得人體蛋白耗損率提高,因此吃到足量的豆魚蛋肉類,在癌症治療期間是非常重要的。在補充蛋白質時盡量選擇天然未加工的瘦肉、魚肉和豆製品;牛、豬、羊則應避免肥肉;雞、鴨、鵝應去皮。魚(深海魚類)、海鮮類含多元不飽和脂肪酸EPA、DHA 有助於免疫功能,故可多加食用。

3. 維持體重:研究發現當癌症病友體重每下降5%,即對治療造成負面影響,存活率甚至是體重未減輕者的一半。對於癌症病友之首要目標為維持體重,避免癌症惡病質發生,定期檢測自己的體重,作為飲食是否須調整的參考。





1. 少量多餐:治療期間所需的熱量及蛋白質比平常多,但對許多癌友來說很難攝取充足;可嘗試少量多次的方式,每日正餐或點心共5-6餐甚至更多餐。也避免一次大量攝取食物造成的飽脹感或噁心.點心類的食物盡量選擇體積小且高熱量的食物,如:奶昔、冰淇淋或是營養品。

2. 食物種類多樣化:種類越多(例如符合蔬果彩虹579原則),每天攝取不同顏色蔬菜水果,以攝取不同種類的植化素,為自己補充不同顏色的抗氧化營養素。而且菜色的變化也較能促進食慾。

3. 善用天然調味料:以水煮,蒸,燉,燙的方式保留食物的營養及原味,善用天然調味料如香菜,芹菜,蔥,薑,蒜,八角,花椒,九層塔,檸檬等食物烹調則可多利用天然辛香料,如:八角、胡椒、巴西里等添加風味,亦能引起食慾。

4. 減少刺激性食物:刺激性的食物如太油太辣太鹹的食物容易增加腸胃不適,進而影響進食量.多選擇軟質、易消化的食物,促進胃排空,增加飢餓感,就能增加食量並有足夠的營養攝取。

5. 纖維水分須注意:足夠纖維可緩解便秘,攝取足夠水分(1500-2000CC),可促進新成代謝及緩解便秘,但腹瀉時避免過量高纖食物。







1. 不吃ㄊㄤˊ餓死癌細胞!? 攝取極低的醣,身體會改變代謝模式,將脂肪及蛋白質轉換成能量,導致體內蛋白質無法保留,進而影響身體機能運作。

癌細胞不只利用醣,也利用胺基酸或脂肪酸.對癌友來說,醣類攝取量不足,會影響身體代謝,導致體重下降、無體力抗癌。有研究極低糖飲食會降低乳癌病友整體存活率。

2. 吃得太營養腫瘤長太快!? 癌症病友熱量需求為正常無疾病壓力的1.5倍。倘若病友自身的營養狀況不理想,很容易因營養不良造成免疫力下降、導致預後狀況不佳,甚至降低存活率;臨床上約有20%~40%的病友,不是被癌症打敗,而是死於營養不良。因此癌症病友應均衡飲食,維持體重,注重足夠熱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及脂質的攝取比例;在治療期間建議與營養師密切討論飲食與體重的變化,營養狀態佳才能維持好的生活品質,並有助於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3. 兩隻腳的肉最毒不能吃!? 就營養價值的觀點,肉類含有豐富的鐵質、磷、維生素B12、鋅、維生素B1的營養價值,沒有種類的好壞分別。癌症病友體內代謝呈現耗能狀態,因此足夠熱量、蛋白質及均衡的攝取各類食物才能維持良好營養,有助於療程進行。肉類食物沒有分好或壞,應均衡足量攝取,避免某些必需胺基酸的缺乏。

4. 乳癌絕對不能碰豆製品!?異黃酮並非雌激素(女性荷爾蒙),天然黃豆食物(如豆腐、豆漿及其他製品)的異黃酮含量並不高,且其作用僅為女性荷爾蒙的1/100~1/1000,不足以改變體內雌激素狀態,對於婦癌病程沒有影響。若為大豆異黃酮萃取物(最常見於健康食品),這種異黃酮的濃縮物質才可能影響雌激素變化,應注意攝取量,且最好由醫師判斷是否適合食用。






營養補充品的營養成分是用來補充熱量及蛋白質,可取代正常飲食。若病友進食量少於過去60%或是開始有營養不良的狀況超過一週,應即早給予口服營養補充品(例如安素、倍力素、補體素、倍速、完膳等)介入,以維持病友體力。





有些治療輔助營養品可預防或緩解化、放療副作用。

常見如下:
1.麩醯胺酸:預防及治療口腔及腸胃道黏膜破損。
2.益生菌:改善腸道菌叢平衡,調節免疫力。
3.魚油:抑制發炎,降低乳癌骨轉移。
4.Q10:對心臟粒線體有保護作用,降低化療藥物心臟毒性。
5.薑黃素:增加放射治療敏感性。





特殊保健食品(例如靈芝、牛樟芝、褐藻醣膠)售價通常偏高,多會標榜「抗癌」,但絕大多數皆未能提出明確的人體實驗數據,要購買之前請先想清楚。

若是產品中強調「抗氧化」的功效,建議先和醫師或營養師討論補充時機,有些成分可能會和化療藥劑作用相抵,反而干擾藥物作用,造成負向影響。

銀彈要留著點,也許將來有自費藥物的需要,千萬不要迷信營養品貴就有效。


中醫幫幫忙








到底何時該看中醫?化療也可以同時服用中藥嗎?這些都是病友們常常提出的疑問,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乳癌治療中可以搭配中醫治療的四大時機吧!





1.手術前後: 少數患者在手術前就已經有疲倦虛弱的問題,此時可以先找合適的中醫師做術前的體質強化。臨床上大多數患者是因為術後傷口癒合不佳、局部腫脹疼痛、或術後體虛等不適前來就診中醫,此時的治療重點會放在培元固本以及加強修復。

2.化學治療時: 化療時常見腸胃道及毛髮皮膚相關副作用。常見的噁心嘔吐、腹脹便秘、食慾減退等問題,在中醫的治療上著重調理氣機、促進消化,使患者的腸道蠕動協調順暢,避免上逆嘔吐的問題,預防口腔炎,並有益生源的功效,增加腸道益生菌,使得消化吸收能力改善,進而有提升血球數、改善疲倦感與增強免疫力的效果。

3.放射線治療時: 放療時常見局部皮膚乾燥脫屑,除了可以使用外用藥膏或乳液之外,因放射線的高熱所引起的燥熱問題,透過中醫的清熱解毒與滋陰涼血的治療後,可以改善咽喉腫痛、煩燥失眠等不適症狀。在食物方面可以考慮補充如木耳、鱸魚、蓮藕、荸薺等。

4.荷爾蒙治療時: 荷爾蒙治療時常常會出現類似更年期的症狀,例如潮熱、盜汗、煩燥、失眠、陰道乾澀,也有一定比例的患者常有骨頭痠痛的副作用。從中醫的角度來分析,這些表現常是氣陰兩虛兼夾肝鬱的證型,使用疏肝解鬱、氣陰雙調的治療方式,不僅可以改善荷爾蒙治療的副作用,研究也發現,使用泰莫西芬的乳癌患者,若同時使用中藥,可降低後續產生子宮內膜癌的機率。





接著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中西醫併治乳癌的三大好處:

1.改善副作用,生活品質好:由於西藥的不斷研究與改良,癌症的治療效果已經進步很多,許多病友的預後也大幅躍進,但治療中產生的副作用常是過程中最容易讓病友喪失信心的原因之一,除了西醫、飲食、運動、心理調適外,中醫也可以利用藥物、針灸或傷科手法來幫助病友,改善副作用,提高生活品質,讓病友能更有活力與自信地走完所有療程。

2.提升免疫力,抗癌效果佳:在癌症的治療上有扶正與袪邪兩個方面,西醫治療著重在袪邪,用手術、化療、電療等各種方式降低體內癌細胞的數量,而中醫的角色則著重在扶正,藉由調整脾胃、補益氣血等方式提升免疫力,加強身體的修復力。從大數據研究可以發現中西醫併治乳癌有增強的效果,也提供病友多一種抗癌方式可以選擇。

3.個人化治療,轉移復發少: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對於藥物的反應也不一樣,即便是同一類型、使用同樣藥物的乳癌患者,仍有每個人不同的症狀要調整,這也是中醫治療細緻之處。中西醫併治乳癌除了提高抗癌效果外,也有降低後續轉移與復發風險的好處。





乳癌患者常使用泰莫西芬(Tamoxifen)作為治療,但此藥的副作用是增加後續發生子宮內膜癌的風險。從健保資料庫的研究可以發現,使用泰莫西芬的乳癌患者,若同時使用中藥,可降低後續產生子宮內膜癌的機率,這類中藥中最常用的方劑是加味逍遙散,若是將含有當歸的中藥(單方或複方)或含有人參的中藥(單方或複方)獨立出來看,也同樣都有降低後續產生子宮內膜癌的機率。

由於中藥的開立,仰賴中醫師親自診察後針對個人的病況與體質開立適合的處方,因此不論是中藥、藥膳、中藥茶飲等相關配方,都建議患者找一位自己信任的合格中醫師依據體況作個人化的治療,若有親朋好友推薦養生產品,也可以先向醫師或營養師諮詢,適合自己的產品才考慮使用,免得花大錢卻沒有效果哦!

艾玲醫師小叮嚀:是藥三分毒,不論中西藥都需由醫師針對病況開立,對患者的健康才最有保障。





穴位是人體的寶藏,除了針灸、傷科手法治療外,也是病友們可以自行運用來調整身體的媒介。

穴位按摩的方式:穴位按摩的感覺是痠脹感,部分會帶些微痛感,建議可每次揉按30秒到一分鐘,左右交替五次,此為一個循環,可視症狀嚴重程度每日做1-3個循環。

沿經絡推按或刮痧的方式:若是用推按的手法,可以分次一小段一小段揉按,過程中可以靜心感受肌肉筋膜的張力,緊繃處可以加強多揉按幾次,肌肉會呈現痠軟放鬆的感覺,左右交替五次。若是用刮痧的方式,請選用圓潤稱手的刮痧板,在刮痧路線上先塗薄薄一層凡士林/乳液/按摩油,用輕度的力道先刮2–3次,視肌肉緊繃感來決定是否要加重力道再刮2–3次,左右各刮10次即可。若皮膚上有出痧(或疏或密或紅或紫的小血點),宜等3–4天痧點消失後,才能再次進行刮痧。


乳癌化療的手部常用穴位:


1. 化療腸胃不適:乳癌化療常見噁心嘔吐、消化不良的副作用,首選的手部常用穴位就是「內關穴」(前臂內側中心線上,距離手腕三指幅寬處),它是三焦經的絡穴,能夠調節氣機、活血止痛,代表胸胃相關的咳嗽作喘、胸悶胸痛、胃痛嘔吐等症狀或疾病都可以由內關來治療。如果腹脹明顯又有便秘的問題,可以由手肘沿大腸經的路線往手腕推按或刮痧,有刺激腸胃蠕動的效果。

2. 化療後疲倦頭暈、血球下降:除了藥物治療與營養補充外,也可考慮按摩「合谷穴」(位於虎口的第二掌骨中點),它是大腸經的原穴,有補益中氣、提升免疫力的效果。

3. 皮膚紅癢:可以選用「曲池穴」(手肘彎起,肘橫紋最尾端),它是大腸經的合穴,能夠清熱涼血,改善皮膚搔癢紅熱不舒。





乳癌化療的腿部常用穴位:


1. 化療腸胃不適:若是噁心嘔吐、腹脹便秘特別明顯的病友,可以沿著胃經(小腿前側的肌肉)由上往下推按或刮痧,促進腸道蠕動,改善反胃上逆的症狀。若有口腔潰瘍、胃酸逆流嚴重的病友們可以嘗試「內庭穴」(位於第二三腳趾趾間),它是胃經滎穴,可以清熱降逆,對於上火的症狀像是口乾口破、胃酸逆流胸口灼熱、或是皮膚紅熱癢都有一定的效果。

2. 皮膚紅癢不舒:除了上述的內庭穴以外,可以配合「血海穴」(位於大腿內側、膝蓋上方,股四頭肌肌肉膨起處),這個穴位可以清熱涼血,改善因血熱造成的皮膚搔癢、濕疹等問題。除了皮膚問題外,還有疼痛的病友可以搭配「太衝穴」(位於第一二腳趾趾間),它是肝經的原穴,有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的效果,廣泛使用在頭痛、乳痛、經痛等氣鬱不暢的疼痛症狀。


陪伴在心理












聽聞自己罹癌的時候,許多人內心湧現的常是無法置信與不甘心,也許尚處於驚嚇狀態,無法思考,也許會開始否認,拒絕相信,難以聽進醫師提出的治療計劃,灰心喪志,絕望而想放棄。

焦慮擔心、害怕絕望及憤怒等情感,如洪水般襲來,讓你難以招架,這些都是正常反應,初聞罹癌者都會經歷。然而,當你感覺壓力已經大到難以負荷,出現失眠、焦慮不安、憂鬱情緒,絕望,且開始影響到生活各個層面,這些情形持續超過兩週的話,建議盡快尋找專業協助。





1. 未知焦慮:病友會感到持續焦慮擔憂,是因為癌症打破了一直以來,以為自己能夠掌控生活以及身體的安全想像,使我們發現對於未來,竟然充滿了極度不確定,似乎什麼也掌控不了。

2. 悲傷失落:當你得知以後可能會面對的手術,化學治療,賀爾蒙治療、放射或標靶治療等等,心中已經開始想像自己的外觀會如何改變,生活會如何受影響。思及此,你彷彿感受到現有的一切,你的家庭,工作,親密關係,甚至是夢想計畫,逐漸離你遠去,悲傷的背後是很深的失落,但那同時也代表,你正逐漸朝向哀悼的歷程,哀悼過去,才能接納不一樣的未來。








1. 自我認同與身體心象:手術或化療後,病友可能面臨面乳房外觀改變及掉髮的衝擊,這些以往我們對自己身體的認知,現在不再熟悉,甚至萌生怪異感受。開始變得不敢照鏡子,不敢看鏡中的自己,更不敢看親友、伴侶或家人眼中的自己。

2. 社會角色與親密關係:除了上述身體心象的衝擊,在治療過程中的諸多不適,常感疲憊無力,認知專注力下降,讓病友不論在工作學業或家庭感情生活,皆很困難維持,尤其是以往身為照顧者的病友,如今角色替換,有時病友會因爲覺得自己「當不好母親,當不好妻子」,而引發罪惡感。








身為病友的你們,已經夠努力了,值得給自己一個大大的肯定。

1. 接納情緒:
從罹癌到治療的過程中,你也許會反覆經歷各式各樣的感受,請允許這些感受佔著你心裡不同的位置。也許是寫日記,或找個你覺得能支持你的人,談談你的感受,辨識情感,幫助理解自己,逐漸接納與癌症共存。

2. 調整認知:
癌症讓病友失去信心,只剩下失控感,透過理解身體現況,每天找到一些生活小肯定,像是少吐了一些,又完成了一次治療,幫自己找到一個明確而積極的目標,像是休養身體,準備參加小孩畢業典禮,治療階段結束跟家人一起慶祝,都有助於重獲掌控感。當覺得孤單沒人能理解時,參加病友支持團體,能夠在彼此經驗分享中,感受到被支持而不孤單,並且能夠幫助別人,賦予自我能力。

3. 正念放鬆:
病友思緒常常受困於罹癌後的各式擔憂,並盡其所能防堵擔憂發生,往往使其處在焦慮的陰霾,無法感受生活。可以利用肌肉放鬆,腹式呼吸舒緩焦慮感受,嘗試聽音樂冥想,散步或其他做得來也放鬆的事。引導你的注意力心神放在當下在做的事,同時也會感受到你慢慢地脫離焦慮思想的束縛。








1. 生活支持:陪同病友就診,可以協助他們了解病情,與醫療團隊一起溝通討論,讓病友在做醫療決策時,有人能支持商量。同時,當病友因為疲憊無力而無法顧及生活起居、角色功能時,家屬能提供生活實質協助,像是準備三餐、民生採買、居家清潔、子女照顧等,這些都是病友維持生活的重要面向。

2. 傾聽溝通:癌症病友的家屬,常感到自己無能為力,無力感有時會讓他們不斷地想做些什麼,像是希望病友更積極面對,對於病友對疾病的驚恐無助、悲傷失落,期待以理智思考解決問題。然而病友身處在情感風暴,思緒被各式強烈情感圍繞,需要的反而是獲得同理。去傾聽病友情緒背後需要的是什麼,想要獲得什麼協助,用心傾聽,溝通澄清他們的擔憂,就是最大的支持力量。

3. 自我照顧:家屬在陪伴與照顧病友的過程,有時會忘記自己的身心也有負荷總量,家屬也需要獲得照顧,覺察自己的身心狀態,生活各面向還是要兼顧,避免全部被照顧角色給佔據,需要時請放心地向親友請求協助。





不論是病友或家屬,在癌症調適過程中,並非一定都要靠自己解決,醫院或心理治療所的臨床心理師,透過心理治療/諮商,病友與家屬能學習到因應焦慮的技巧,幫助病友重新理解自身現況,獲得掌控感,並協助處理悲傷失落議題以及伴侶關係諮詢。

病友在癌症心理調適過程,可能會出現失眠,憂鬱焦慮等情緒,如情形持續加劇,且明顯影響原有社會角色功能,亦可至精神科門診諮詢相關藥物治療。




有發現嗎?與其說這些是化療副作用因應之道,其實說的都是「好好生活」之道:原型食物,足量水分,口手衛生,保濕防曬,呵護髮膚,運動睡飽,情緒流動,活在當下—這些都是健康者在過的生活啊!

以前的我們對於這些保養觀念,可能「聽聽都知道,其實沒做到」;如今因為化療而被迫改變習慣,不得不「好好生活」。若是從此養成健康生活,化療反而帶來人生一大收穫,這段歷程就是老天給的禮物了。

做化療就像搭飛機,這段歷程雖然不舒適,然而也沒那麼恐怖了。因為我們在起飛之前看過安全宣導影片:《與化療副作用共處》,會發生甚麼事、怎麼因應,心中有個底。也許「知道」了還是會憂慮,但我們已解脫了未知的恐懼,有「能力」去因應。





抬頭看看左右位子,在這台名為化療的飛機上,我們並不孤單。在門診、在病房、在治療室,也許彼此年紀、身型、職業、信仰各有不同,大家卻共同地聚在這裡,接受著治療。

我們也知道,飛行途中有機組人員相伴、地勤人員支援:有機師駕駛領航,有空服員守護安全,還有調派員安頓好流程。專業團隊醫療人員們,也許並不時時刻刻露面,只要我們表達需要請求協助,大家一直都在。

最最重要的是,請想起來,我們是為了甚麼而搭上這班機的呢?有的人是為了去執行計畫、完成一生的夢想;有的人是為了探索新奇、體驗這世界的美好;而有的人,是為了團圓、想和所愛的人相處久一點……

對,那才是我們接受化療的原因。非常肯定的是,這趟獨特的旅程不是人人都有機會經歷的;望向窗外,我們看到了別人所見不到的風景,深埋於心中。





掛號由此去

中國附醫乳房外科鄭伃書醫師
中國附醫中醫內科李艾玲醫師
中山附醫謝梨君營養師
慈恩心理治療所羅紀萱臨床心理師